第200章 当代最出色的华人数学家_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
笔趣阁 >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 > 第200章 当代最出色的华人数学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0章 当代最出色的华人数学家

  第200章当代最出色的华人数学家

  晚上,宁晨回到家,先是把这些天自己和徐洲、隋枫一起的研究成果的文件,复制到了台式电脑之中。

  宁晨这样的举动,是为了让小智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,在提升小智能力的同时,也试试小智能否从中总结分析出一些其他的东西。

  在收到宁晨复制过来的文件后,小智马上便对这些信息进行着读取,同时利用自己的模型化处理功能,将这些数据转化成为更直观的各种模型。

  看着小智建造出的这些模型,宁晨也从中发现了一些更本质的东西。

  “不错,这种模型化处理的水准,真的是越来越强了。”宁晨夸赞道。

  宁晨觉得,小智各项能力的提升还是比较平滑的,比如说模型化的能力虽然一直是F级,但即使等级没有提升,这项能力也是可以缓慢的增长的。

  人工智能的一项优势,就是思维非常的缜密,只要不出现严重的bug,一般来说人工智能是不会错过数据中的任何一个细节的。

  在这方面,人类的确很难与人工智能相比。

  和小智一起研究了一会儿实验数据后,宁晨打开邮件,查看起未读的邮件。

  “嗯?来自于《米国数学会杂志》的邮件?”

  看到这个发件人的名字,宁晨知道,多半是之前自己投递的那篇论文,期刊已经给出审稿意见了。

  其实这一次,《米国数学会杂志》期刊编辑的审稿速度,要比宁晨预想中的慢了不少。

  之前在审核自己有关秋成同猜想的论文时,期刊的审核速度真的很快,甚至直接把后两篇论文一起给一起审完,发表在了同一期期刊上。

  宁晨不知道,是不是期刊在审核自己论文的时候,出现了什么问题,才导致这次的审稿速度变慢了。

  怀着有些忐忑的心情,宁晨打开了这封未读邮件。

  而当宁晨看清楚邮件中的内容后,自己的忐忑情绪终于消失了。

  “呼……还以为这次的论文无法通过呢,还好最终还是顺利通过了。”

  虽然刚刚宁晨有过一些怀疑的心情,但宁晨并不是怀疑自己的论文有错误,而是担心期刊编辑或者是审稿人无法看懂论文中的一些内容。

  毕竟这里面涉及的知识量太多、太过繁杂,除非真的拥有非常丰富的数学和物理知识,否则真的是很难理解这篇论文的内容的。

  ……

  随着新一期《米国数学会杂志》期刊的发布,宁晨的这篇论文也随之正式登刊。

  宁晨的这篇论文,无疑是这期杂志中,最重磅的一篇论文。

  因为有关纳维-斯托克斯方程的研究,已经很久没有取得这么具有突破性的进展了。

  不过让大家感到有些遗憾的是,很多人都无法看懂这篇论文之中的内容,不知道整篇论文中到底在表达些什么。

  甚至连一些数学界的专家,也只能看懂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,很多东西都是看得云里雾里的。

  秋成同在得知了这篇论文正式发表的消息后,对于这篇论文的作者的确是宁晨的事情,也感到了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。

  此时秋成同仍然不确定,《米国数学会杂志》为何执意让自己作为这篇论文的审稿人,但既然论文已经发表,那么也不必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的纠结了。

  秋成同写了一篇邮件,向宁晨发送了过去。

  邮件中,除了对宁晨发表论文表示祝贺之外,秋成同也和宁晨说了一些私事。

  晚上,宁晨在日常整理邮箱的时候,看到了秋成同发送来的邮件。

  这篇邮件中的内容有些长,在前面的内容里,秋成同非常客气的向宁晨表示祝贺,同时鼓励宁晨继续对纳维-斯托克斯方程进行研究。

  随后,宁晨看见,秋成同邀请自己担任这一届秋成同大学生数学竞赛的面试评审。

  宁晨想起自己当时参加第一届秋成同大学生数学竞赛,竟然已经过去了三年了。

  “时间过得可真快啊。等到总决赛开始的时候,我已经算是正式的大学老师了吧。”

  宁晨觉得,以自己大学老师的身份,担任这种竞赛的评审还是会更好一些的。

  否则的话,如果宁晨还没有毕业,可能这些参赛学生都找不到对自己的合适称呼。

  宁晨肯定是要答应秋成同的邀请的,这些年秋成同对于自己的帮助非常大,而且宁晨也想多接触一些年轻的数学专业学生,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。

  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,不是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够彻底改变的,而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。

  宁晨也希望华国能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才,从根源上提升国家的学术实力、科研实力、乃至于科技实力。

  宁晨继续查看着秋成同邮件中后面的内容,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新的消息。

  “陶辙轩……要来见我?”

  得知了这个消息后,宁晨也是感到有些激动和惶恐。

  陶辙轩与秋成同都是当代华人数学家中,最出色的几人之一。

  相比于秋成同,陶辙轩年轻时候的事迹更加的惊人,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数学神童。

  早在13岁的时候,陶辙轩就拿到了IMO的金牌,16岁的时候便本科毕业,17岁硕士毕业,21岁博士毕业,24岁便成为了大学教授。

  这样辉煌的成绩,无疑对同龄人造成了降维打击。

  而在31岁的时候,陶辙轩也成功的获得了菲尔兹奖,成为了继秋成同之后,第二个拿到这个奖项的华人。

  “据我所知,在这之前,陶辙轩也只来过华国内地一次吧。”

  陶辙轩从小并不在华国长大,也并不会说普通话,只是会说粤语。

  虽然在邮件中,秋成同说陶辙轩这次要来华国的几个地方,和宁晨同样担任秋赛的面试官,并做一些数学报告的工作。

  但宁晨隐约中觉得,或许来找自己,才是陶辙轩这次来华国最主要的目的。

  不管怎么样,宁晨肯定是要跟陶辙轩见一面的,能跟陶辙轩这样级别的数学家当面交流,得到的收获一定不会比跟秋成同交流要少。

  读完了这封邮件之后,宁晨敲击着键盘,输入着回信的内容。

  在邮件中,宁晨先是表达了对秋成同的感谢,同时表示自己会继续进行有关纳维-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索内容。

  紧接着,宁晨接受了秋成同的邀请,愿意作为下届秋成同大学生数学竞赛的面试评审,并希望为华国数学界未来的发展,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

  最后,宁晨也表达了自己欢迎陶辙轩到访的心情。

  打完了这些字,宁晨从头检查了一遍,确认没有错别字之后,才点击了发送的按钮。

  ……

  接下来的日子里,宁晨继续进行着有关纳维-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索,同时对于铁基超导体的研究,宁晨也重新捡了起来。

  在这期间,宁晨抽空完成了博士阶段剩余学科的考试。

  这些考试都是学校特地为宁晨一个人单独设置的,目的就是让宁晨能够尽快的修完博士阶段的学分,然后好进行博士答辩,拿到博士学位。

  以宁晨现在公开发表的论文,随便拿出来一篇,就足够应付博士答辩了。

  盛州大学自然是希望宁晨能够早一些毕业的,虽然之前双方已经签订了就业合同,但学校也担心夜长梦多,毕竟这种合同还是可以毁约的。

  宁晨非常顺利的通过了这些考试,开始准备起博士答辩的内容。

  “这一次,就选择后来在《Nature》主刊上发表的那三篇有关铁基超导体的论文好了。”

  既然在本科答辩的时候,宁晨都拿出了《Nature》主刊的论文,博士答辩肯定是不能比本科答辩差了。

  宁晨按照博士论文的格式,重新整理着之前自己做出来的成果,撰写着自己的博士论文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83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83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